资讯中心

News Center

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E20水网固废网】锦江环境国内首家垃圾发电运营商18年坚守之路

2016-08-08 12:35:09

导读:8月3日,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环境”)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办开始买卖,完成了资本化与国际化的华丽转身。锦江环境是国内首家垃圾焚烧运营商。自1998年建设国内第一个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厂至今,已有18年时间。这18年里,有“固废十条”、PPP热潮这样的好时候,也有产业化不足、相关政策标准缺失而导致的尴尬及考验。在锦江环境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主席王元珞看来,这18年算得上风雨兼程,却也走得坚实而有意义。

8月3日,中国锦江环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环境”)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办开始买卖,完成了资本化与国际化的华丽转身。锦江环境首席执行官及董事会主席王元珞女士表示:“公司成功上市,标志着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事业起点并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时期。未来我们将不懈努力,扩大市场份额并巩固作为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引领者的地位,力争成为综合垃圾能源服务供应商。”

锦江环境是国内首家垃圾焚烧运营商。自1998年建设国内第一个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厂至今,已有18年时间。这18年里,有“固废十条”、PPP热潮这样的好时候,也有产业化不足、相关政策标准缺失而导致的尴尬及考验。在王元珞看来,这18年算得上风雨兼程,却也走得坚实而有意义。

国内垃圾焚烧技术的自主研发之路

提到锦江最开始的垃圾焚烧项目,王元珞总会提到一个小故事:1987年,国内想建第一个垃圾发电厂,打算引进国外的技术。当时浙江大学的一位院士与国外专家谈判,发现国外有一套好技术,便想把最好的技术引进中国,让中国的垃圾焚烧起步更高、发展更快。那个外国人对旁边同事小声说了一句话,以为这位院士听不懂。“中国人花多少钱都不可能给他们这个高技术,只能给普通技术。”

这句话刺痛了老教授的心,也开启了国内垃圾焚烧技术的自主研发之路。回来后,浙江大学开始技术研发,1997年,浙江大学与杭州锦江集团达成合作,锦江集团拿出自己的电厂项目让浙大技术团队做示范,就此奠定了锦江垃圾焚烧道路的基础。

1998年,杭州锦江集团与浙江大学紧密合作,联合成立技术开发中心和浙江大学锦江环保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1998年8月,利用该技术,成功将杭州余杭锦江环保能源公司改造为我国首座国产流化床垃圾焚烧电厂。该电厂运行至今正常,并获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建设部、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和浙江省的相关认定。

为进一步鼓励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1999年,国家计委批准杭州锦江集团和浙江大学在杭州乔司新建800吨/日大规模清洁焚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规模800吨/日,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并获得政府2000万元的直接投资。项目2002年6月建成并运行。

2002年,锦江集团又从中科院引进了一种流化床垃圾焚烧技术,并将其与原有技术融合,大幅提升了生产效果。

当全面亏损的时候,选择坚持

垃圾焚烧业务在公司的大力推进下继续进行。到2003年,锦江大约已投资二十多亿,建了七个垃圾电厂,而这些垃圾电厂却处于全面亏损的状态。这时候,锦江绿色能源公司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投资垃圾发电还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两年来,锦江绿色能源公司共发电1.6亿千瓦时,按照国家规定,综合利用资源发电并网收益为0.51元一度。按80%的并网量计算,锦江已获发电收入6000万元左右,收回固定投入至少还要6年时间。”

而其中还有大量的日常运营投入,仅助燃煤的费用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以锦江绿色能源公司一家垃圾电厂来算,按浙江当时每吨煤600元计,两年来已经用掉6万吨煤,支出3600万元左右。2013年,锦江绿色能源公司亏损500多万元,2014年上半年亏损达300多万元。当时,锦江旗下的另外6家垃圾发电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赢利几乎遥遥无期。

垃圾发电难以赢利,但锦江集团董事长钭正刚仍然坚持认为垃圾发电大有可为。此时的锦江已经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有能力为垃圾焚烧业务输血。于是这项业务也就在亏本的情况下继续支撑了下来。

随着城市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加上电力紧张的现状,全国各地上马了各类垃圾发电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动辄四五亿元。而受技术适用性不足、投资回收周期过长等问题掣肘,不少项目难以为继,希望锦江去接手。

王元珞回忆这段发展历程时感慨:“全面亏损的时候,你还有意愿坚持吗?还有能力坚持吗?这些都是对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验。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选择是为了中国的垃圾的产业化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时候,我们坚持了。”

持续“做减法”,将垃圾焚烧发电作为核心产业

纵观锦江集团的发展历程,可清晰看到集团持续“做减法”的决心。1997年以前,锦江涉足的行业很多,有纺织、印染、造纸、电缆、医药等。在发展过程中,锦江历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于2003年退出了药业,2007年退出了轻纺,直到定下清晰战略,形成了“环保能源、有色金属、化工”三驾并驱的发展格局。自此,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后来居上,成为了锦江的核心产业。

1998年开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全部国产化装置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锦江走过了工业化示范、产业化运用、完善成熟、全面推广几个阶段。

如当初锦江意识到的那样,国内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以8%的速度飞速增长,几百个城市面临垃圾围城,而锦江具有的异重循环流化床焚烧技术,完全适应国内垃圾不分类、多组成、高水份、低热值的特点,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良方。

2011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这段时间,锦江集团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期。到2012年,锦江在全国拥有各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愈30家,日处理能力已占全国垃圾焚烧量的近30%。而即使在这时,锦江仍鲜有盈利。这十余年来,从买垃圾、没有垃圾处理费到只有55元/吨垃圾处理费,每一步都走得艰难,却能清晰看到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化的走势。

2013年,锦江的垃圾焚烧项目已有32个,合计日处理能力达36200多吨。这时候,锦江的发展蓝图是“力争在垃圾发电流化床技术方面做引领者,在流化床技术和炉排炉技术应用方面做集成者,在垃圾发电企业运行管理上做最优者。”

从专注垃圾电厂向“环保产业园”转型

最近几年,在垃圾焚烧发电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锦江开始探索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处理,以及蓝色经济的有效落地。王元珞深有感触:“我们的排放标准,已经达到了最新的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其中一些甚至达到了欧盟的排放标准。接下去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从单纯的垃圾焚烧发电进一步到垃圾综合利用,并且我们还有更高标准,就是尝试把焚烧后的废物填满的地方,建成公园,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在此理念的指导下,锦江再次尝试转型——从专注于做垃圾电厂向以垃圾电厂为核心的固体废弃物共同发展的“环保产业园”转型。

2014年,锦江集团与10家行业领先者倡导发起蓝色焚烧,践行蓝色焚烧1.0。但在实践中,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提升。追求近零排放、极致化焚烧,需要成本增加,在低价中标的环境里,考虑不断提高炉子的效能。对此,王元珞感知到蓝色焚烧2.0时代的到来。她认为,垃圾里面的东西不应该简单焚烧,烧是最低级的利用。把垃圾看成是一种资源,通过技术将垃圾完善成为一种合理的可用资源,一部分是燃料资源而且还是清洁能源,一部分是可用资源,实现再利用,就是循环经济。王元珞判断未来可能是垃圾电厂走向高效的生物质电厂,她也正带领锦江向这个方向去努力,去创造。

目前,锦江环境运营中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总垃圾处理能力为22830吨/天。考虑到现时在建及/或处于规划阶段中的项目以及对2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拥有的收购选择权,上述工厂完工或收购之后,所有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总垃圾处理能力预计将超过44000吨/天。在行业中,锦江仍保持着“拥有最大垃圾处理能力的龙头垃圾焚烧运营商”的地位。

成绩斐然,而王元珞感受到的还要更多:“锦江的环保业务从1998年做到今天,尽管渐入佳境,但放眼整个集团,我们的环保盈利也只占到集团公司资产18%的份额。为什么坚持?这是一份责任,这是份理想,这是我们所有做企业责任人的一份真正的一种使命。”

未来将成为综合垃圾能源服务供货商

展望未来,锦江环境目标是扩大市场份额并巩固作为中国垃圾发电行业引领者的地位。同时,锦江环境还会将业务垂直延伸至垃圾发电行业的其他领域,力争成为综合垃圾能源服务供货商。王元珞表示,公司希望通过以下战略和未来规划来实现上述目标:

通过有机和无机增长机会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通过进一步技术改造提高经营效率;

延伸垃圾焚烧发电价值链,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垃圾管理服务提供商,提供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运输、预处理及处理服务,并同时实现营运协同效应;

利用集团的市场地位和经验壮大合同能源管理及委托管理业务;

拓展国际市场,重点关注东南亚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此外,对于此次新加坡上市募集的资金,锦江计划将其用于收购诸暨八方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温岭绿色能源;投资公司管线项目、运营垃圾发电项目以及对现有垃圾发电厂进行技术升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公司技术、资本实力。